自然資源領域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工作總結交流會在南陽市西峽縣召開
發布日期:2023-12-28 11:03:06 瀏覽量:自然資源領域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工作總結交流會在南陽市西峽縣召開
中國工業新聞 2023年12月23日
12月22日,河南省自然資源廳在南陽市西峽縣召開全省自然資源領域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工作總結交流會。
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舉措,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關鍵路徑,是履行自然資源領域“兩統一”職責的具體行動,是從源頭上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對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轉型具有重要意義。
2021年7月以來,按照自然資源部批復,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西峽縣和三門峽市靈寶市等三個縣(市)在省自然資源廳指導下進行探索和實踐,創新形成了獨具河南特色的 “五子工作法”,即“摸底子”,掌握生態產品本底,建立目錄清單和數據報送體系;“算票子”,建立單元地域內生態產品價值評估核算體系;“開方子”,進行生態產品適宜性評價,指引生態產業發展;“找路子”,確定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結對子”,多部門、多專業、多維度破解難題,構建了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工作一張圖。
探索實踐“自然資源+生態產品溢價”模式。西峽、淅川兩縣發揮規劃引領作用,探索形成了特定區域生態產品價值精準核算“五步法”,“自然資源+生態產品溢價”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取得豐富成果。西峽縣出讓土地67宗,面積1638畝,生態溢價1652萬元;淅川縣出讓土地10宗,面積386畝,生態溢價2511萬元;西峽縣還出讓礦產資源一例,生態溢價395.97萬元。自然資源領域生態產品價值實現。
完善“優質生態文旅項目推動生態溢價”模式。西峽縣依托老界嶺、恐龍遺跡園等旅游資源打造“全域旅游”,年綜合產值達50億元;淅川縣打造“渠首”特色生態文旅項目,僅今年黃金周就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0億元;靈寶市打造“靈境寶地”文旅品牌,黃河文化旅游帶、函谷關歷史文化旅游發展迅猛。
深化“區域公共品牌促進生態溢價”模式。西峽縣打造“宛美西峽”區域公共品牌,大力發展“菌果藥旅”特色生態產業,成為“全國最大的香菇出口基地、領先的獼猴桃生產基地和知名的中藥材生產基地”,年綜合產值超過260億元;淅川縣打造“淅有山川”區域公共品牌,林果業以及中藥材種植產業發展迅猛;靈寶市打造“函谷農耕”區域公共品牌,寺河山蘋果產業集群總產值達207億元。
探索“生態修復與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良性互促”模式。淅川縣投資修復生態濕地50多萬畝,人工造林60多萬畝,恢復丹江口水庫有效庫容530萬立方米,庫區水質保持在II類標準以上,確保了“一庫清水永續北送”;西峽縣積極申報并實施“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南陽片區)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示范工程”,推動了和美鄉村建設;靈寶市“小秦嶺保護區礦山環境生態修復治理實踐”作為全國18個典型案例之一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上發布。
下一步,河南省將對標對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學懂學透精神和概念,聚焦重點問題再深化,圍繞高質量發展要求大膽探索,進一步完善技術體系,探索多元化實現路徑,開展自然資本核算研究,推動與生態保護修復的良好互促和強化典型示范引領,更加聚焦、更加主動地推動自然資源領域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工作落實。